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502 views • June 6, 2022

習清零 李救經濟 專家不看好|#新唐人新聞

新唐人新聞
新唐人新聞
在中共黨魁習近平堅持防疫「清零」的政策下,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連番召開會議,試圖穩住經濟。各地方政府則提出要「以超常規力度和手段」,全力穩住二季度經濟大盤。中共國務院日前已印發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不過,專家對這些做法並不看好。5月31號,中共國務院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推動「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盡早穩住經濟和幫助企業紓困等。 李克強5月23號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已部署穩經濟的6方面33項措施,包括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退稅等。 5月25號,李克強又召開10萬官員的特別經濟會議,督促地方政府「穩住經濟大盤」。 5月26號,中共「國務院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專項督查組」出現在河南、山東、陝西、江蘇等11個省份,推動落實相關政策。 專家指出,在習近平堅持清零下,數十座城市數億人處於某種形式的封控狀態,中共國務院提出的6個方面穩經濟措施難以落實。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00「第一個是相關的著力穩市場穩就業,這恐怕就很難做到。隨著中國經濟繼續下滑、產業鏈繼續外移、消費減低。再就是清零帶來的後遺症,馬上新的1000萬大學生畢業面臨失業。」 中共統計局5月16號公布數據顯示,16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18.2%,創歷史新高。而2022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高達1076萬。 謝田:0027「第二個,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個政府機構普遍的財政赤字,企業爆違約,從房地產企業開始,所以他很難穩住經濟;第三個,穩住產業鏈供應鏈,這個完全不是中共政府可以控制住的。第四個促消費和投資,現在的問題是,老百姓如果再沒有工作,關在家裡話,預付房貸、車貸都有問題,他也沒有錢去消費。」 謝田說,第六個是保障基本民生,但地方財政、中央財政都出現大面積虧缺,它用什麼保障民生。所以這些措施,地方政府做不到。 自4月中旬以来,李克強至少5次呼籲穩住經濟大盤。而習近平堅持「清零」。習李不同調,也讓穩經濟的各種舉措大打折扣。 近期,16省市召開會議,提出要「以超常規力度和手段」穩住二季度經濟大盤。 大陸資深媒體人黃金秋認為,所謂「以超常規力度和手段」,第一個無非是多印鈔票,彌補地方債務虧空。但這種掠奪百姓財富的方式,肯定會造成通貨膨脹。 大陸資深媒體人黃金秋:00「第二個,它要搞大基建推動經濟循環;第三個,它在講減稅。現在基建也好,房產也好,如果說經濟沒有需求,你建好了之後也是閒置的。至於企業緩交社保,不等於不交,對企業的負擔其實沒有實質性的減輕多少。」 黃金秋說,各地振興經濟,但各地防疫政策這麼嚴酷,動不動封城,導致外資逃離,進出口都受到很大影響。疫情期間,各種各樣的費用,民眾口袋已掏空,沒錢消費。 防疫清零重挫中國經濟,摩根大通和瑞銀將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降到3%左右,遠低於中共設定的5.5%的增長目標。 對於李克強大動作救經濟,黃金秋認為,這是黨國體制下表演給百姓看的。 黃金秋:0051「共產黨人比較喜歡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它的政策如果出現失誤了,一方面會找一些人背鍋;另外一方面,它總是要顯示朝中還是有好人的。它給普通老百姓一個幻想,但最終結果發現黨國體制沒有任何改變。」 謝田分析說,李克強在位置上有責任做一些事,但是這些措施最終會不了了之,包括中共權鬥及習近平20大連任也都懸在空中。 採訪編輯/李韻 後製/王明宇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