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40 views • October 26, 2021

「視網膜母細胞瘤」 2症狀是警訊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2021年10月22日 「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是兒童最常見的眼部癌症,罹患之後,為保命只好摘除眼球,如果不幸擴散了,甚至兩眼均需摘除,使孩子未來的人生都處於暗黑世界中。如果能及早發現,就能避免癌細胞擴散,保留單眼避免全盲。 未滿2歲的小妹妹,被家人發現瞳孔部出現怪異如「貓眼」般的折射光線,而赴醫就診,發現罹患了「視網膜母細胞瘤」。原本只進行化療控制,腫瘤卻在急速長大,只好忍痛摘除眼球保命。 ▲眼睛也會長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最常見 台灣眼科醫師張丞賢表示:一般人不曾想過眼睛居然也會長腫瘤,還是惡性的。其實,眼部包括眼瞼、眼窩和眼球,任何位置都可能長腫瘤,而且是令人懼怕的惡性腫瘤。 眼瞼,可能出現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瞼板腺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癌;眼窩腫瘤則長在眼球外眼眶骨頭內的空間,可能是血管瘤、淋巴癌、淚腺腫瘤等;眼球腫瘤,成人常見黑色素瘤、淋巴癌,而孩童則多是視網膜母細胞瘤。 ▲多關注孩子的眼睛,當出現2症狀快就醫 台灣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王士忠指出:「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罕見的兒童眼部癌症,通常發現於一至四歲的幼兒。常見症狀有「斜視」及「瞳孔異常」,小朋友的瞳孔會現像貓眼般折射光線。 張丞賢進一步說明:「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睛,在某些角度時,瞳孔是白色或異常反光;或因為視力喪失而出現斜視。而如果有紅腫痛的症狀,腫瘤通常已經很大了。」 ▲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生原因,與遺傳有關? 根據台灣統計,2019年當地診斷案件數為12件,1995~2019年統計共377個病例,每年發生率約為每2萬個新生兒就有一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男女性別的發生率並無差別,超過9成的病例於5歲之前被診斷出來。 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病患中,約有30%是雙眼罹病,70%則是單眼;患童中,僅有約5%者有家族史,其他的95%都是基因突變所致,家族中從未發生過。 ▲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只能摘除眼球嗎? 王士忠提醒:如果能在發病初期就診斷出來,治癒率可以高達九成。另外,通常這類患者約有四成會兩眼都會出現腫瘤,有些是同時出現,也有是一眼先發生,另一隻眼隨後出現。 張丞賢表示:孩童得到視網膜母細胞瘤,會使整個家庭陷入悲傷中。過去的治療方式是:將整個眼球包著腫瘤一起摘除,再重建眼窩、放入義眼恢復外觀;目前的治療較多元,有動脈灌注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 他進一步說明:「視網膜母細胞瘤如果無法控制,最後只有手術摘除眼球一途。雖然摘除眼球會讓家屬感到不捨,但卻是在癌細胞未從眼球擴散出去階段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只要能及早手術、完整取出腫瘤,後續只要追蹤即可,都可平安長大成人。而他近期遇到兩位小朋友在動脈注射藥物、全身化療下,仍無法控制癌細胞,輾轉執行眼球摘除手術,術後病理分析確實還有殘留惡性癌細胞在病灶。 他強調,手術如果夠早,甚至有些病人還可以免除痛苦的術後化學及放射治療。尤其近期有珊瑚改造的孔洞填充物,這類材質會讓血管及纖維組織長入填充物,與人體適當結合,待孩童面部發育正常後,可放入義眼而不影響外觀。 張丞賢提醒:新生兒無法告訴我們自己的視覺變化,所以,要非常早期發現眼內有腫瘤不容易,提醒家長們應要多多觀察孩子狀況,如有異常請盡速就醫,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孩童與其家庭帶來治療生機。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