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10 views • November 10, 2022

未老齒先搖? 心血管健康拉警報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2022年10月31日 未老就掉牙,恐是心血管健康拉警報!口腔健康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牙齒數目不僅可能與壽命長短相關,近來研究發現,缺牙數目還能用來預測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腦中風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65歲以前缺牙5顆以上,風險更是明顯提高。 為了提醒華人正視口腔健康,專家號召民眾不分年齡,一起「護」齒保健康。 ▲養牙真能存健康? 研究:自然牙多寡,跟多種疾病死亡風險相關 曾有研究發現:74歲還有全口自然牙的人,活到100歲的機會相對高;反之,若是65歲以前就缺牙5顆以上,不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以及糖尿病風險增加,預期餘命也會因而受限。近年研究則進一步發現,每掉一顆牙,包括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缺血性中風等風險就會提升約1.5%;65歲以前缺牙5顆以上,需多提防可能引發的心血管危機。 台灣牙醫蕭仰嶔指出:口腔健康不僅影響咀嚼、營養、說話、社交,更可說是全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基石。過去已知牙周病患者相對於口腔健康者比較容易引起心內膜炎或心肌炎,增加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骨質疏鬆的罹病風險,且與糖尿病更是互相影響。 至於缺牙對健康的影響?早年日本學者研究發現,70歲以上擁有20顆牙齒的老人,5年的死亡率比不到20顆者少了2.5%。 ▲兒童齲齒、成人牙周病、老人缺牙,各年齡層口腔困擾不一樣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1年提出「8020」計劃,希望各國達成國民在80歲時,至少保有20顆自然牙,不過,台灣健康調查顯示,80歲以上台灣人只有不到2成還有20顆以上的自然牙。蕭仰嶔指出:造成台灣人需要拔牙的兩大主因是牙周病及蛀牙問題。根據統計,到2020年為止,台灣12歲學童的恆齒齲齒經驗指數平均值2.01顆,雖較2012年的2.5顆下降,但仍比全球平均值的1.67顆高出許。此外,台灣人有超過8成(80.48%)成年人罹患牙周病。 ▲沖牙機、牙籤…不能代替牙線! 台灣盧威利牙醫師指出:不管任何年齡層,維護口腔健康第一步就是落實「潔牙」基本功。潔牙時除了牙刷,還應該搭配牙線使用,必要時還需要搭配牙間刷。近年不少人使用沖牙機,有牙周病患者以為只要有沖牙機,就不需要定期洗牙,直到後來發現牙周依然流血,才知道牙周炎還是很嚴重。 盧威利牙醫師表示:沖牙機可做為潔牙輔助工具,但是,如果牙菌斑沒有去除,蛀牙和牙周病的風險就無法降低,牙菌斑是造成齲齒和牙周病的禍首,只靠沖水並無法將牙菌斑沖下來,一定要經過摩擦,藉由物理性力量,才能把牙菌斑徹底清除。也就是說,想要刷掉牙菌斑,要靠牙刷、牙線和牙間刷,才能辦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使用牙刷刷牙外,調查發現,成年台灣人使用牙籤的比例,跟牙線、牙線棒差不多,佔全體13%左右。盧威利表示:台灣市面上的牙籤只能去除夾在齒縫的食物,並不具備清潔牙齒鄰接面的功能,而且容易刺傷牙齦,並不推薦使用。牙刷刷毛外岔,潔牙力就會大幅下降,且外岔的刷毛刺激牙齦造成牙齦流血等問題,即便刷毛狀態還可以,也建議三個月應該更換新牙刷。 台灣牙醫師公會呼籲民眾護「齒」保健康,選對潔牙工具,餐後、睡前落實潔牙,每半年看一次牙醫,就有機會保留越多自然牙,健康自然跟著來!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