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3 views • October 1, 2023

健康生活情報站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台灣AI助重見光明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2023年9月29日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台灣50歲以上人口的發生率為12%至15%,要恢復視力都必須花費相當龐大的金額,如今台灣將台積電技術製造的iPSC生醫檢測晶片,透過人工智慧篩選,能加速視網膜移植技術發展,希望達到量化、自動化,降低費用。 實驗室內,研究員小心翼翼的進行實驗,用肉眼挑出好的細胞,再進行移植手術,不只繁瑣也消耗時間和人力。 台灣參與推動的契約副研究員楊逸萍說:「它可以即時監測,你可以看到說它是一個有電位,透過電腦它可以來看說這個細胞健不健康,甚至說未來的應用可能可以滿廣的。」 過去黃斑部病變的治療並不容易,在做培養時,假設一開始要做100個,但在細胞每一次分化的過程中,會逐步淘汰品質不佳的,最終能夠使用的細胞株可能只剩下3到5個,而且還要仰賴大量人工,要成功移植到患者的眼睛裡,恐怕要等超過1年。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生賴林鴻說:「這個晶片主要是要呈現的就是,我們要把我們的這個細胞,每個培養皿下面都能有一個感測的晶片,那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對每個培養皿去做即時的監測,那我們就不需要再有這個顯微鏡,來每次都把這個培養皿放到我們的顯微鏡下面去做觀測。」 將細胞滴在iPSC生醫檢測晶片上,可以直接透過大數據,將好品質的細胞型態輸入電腦,讓AI挑選適合的細胞株,不但省人力,也縮短時間還標準化。 台灣參與推動的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士華說:「如果說這個機器,能夠把那個區域協助我們更精準的找出來之後,又能把它篩選出來,就像用手一樣把它挑出來的話,那這個就是我們希望就是說,能夠協助減少人工的耗時費力,還有一些精細的動作。」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李鎮宜表示:「大概就是一年是三個案例,那每一個案例的話呢,至少都是五千萬日幣那個起跳,為什麼要這麼久,因為你要進入到人體的這個治療,實際上它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一個程序,所以他們要花非常長的一個時間,去檢驗每一個細胞的一個品質,未來希望能夠把這樣的整個治療,看是不是有機會能夠去降到一百萬日幣,或是更低,看是不是有機會,能夠達到一千個那一個治療這樣的一個案例。」 台灣陽明交大和台灣榮民總醫院跨領域合作,利用台積電技術製造的iPSC生醫檢測晶片,替代人工辨別更精準快速,目標是要讓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治療重見光明。 專家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台灣50歲以上的人口發生率,大概是在12%到15%,而其中又有2%到3%的人會嚴重的惡化,也就是台灣老年人口他們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透過晶片,成功取得合適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後,就能完成治療黃斑部病變的移植手術。 李鎮宜說:「未來這樣的一個機制就是說,透過一個這種細胞檢測晶片的一個方式,它提供一個即時的一個資訊,那這些提供即時的一個資訊的話,對我們在判讀整個細胞的品質,可以提供非常大的一個幫助,那也因為它不是一個破壞性的一個檢測,所以只要這個細胞品質是好的話,它就可以繼續往下走分化,然後那個提供給醫療團隊。」 台灣榮總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士華說:「目前的這個晶片已經prototype(原型),我們已經做出來第一代,原本它的辨別度是大概50微米,那大概一個細胞大概10微米,那大概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做到2至5微米。」 目前預計平台在明年暑假可以上線,而半導體晶片技術又是台灣的優勢,因此研究團隊也將持續改良,以便在醫學上更靈活應用。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生謝承軒說:「讓液株在晶片裡面,可以透過EWOD的力量來驅動它,也就是我們不用再拿那個,像這種東西去慢慢地去滴那個水滴的部分,然後我們也不用透過什麼微幫浦,就是傳統上用微幫浦那些,但我們現在可以用電子的方式,去移動我們的液株。」 未來也有望導入數位微流體技術做結合,完成自動化,一旦成功量產,在醫學上的幫助值得期待。 更多其他精彩話題內容:https://scalloped-capybara-acc.notion.site/Health-Today-718e21949e6245e9b2e4d0acc93ed0e4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