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52 views • February 22, 2022

【焦點速遞】北京非要把冬夏奧運會放在一個城市來舉行,這難度可想而知。北京冬奧會不計成本的做法,在民主法治國家是行不通的。

2月4日至20日的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這十多天賽事的高昂代價一直備受爭議。 公開資料顯示,國際奧委會2015年確定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的時候,競爭城市只有北京和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其它四個候選城市(瑞典斯德哥爾摩,波蘭克拉科夫,烏克蘭利沃夫、挪威奧斯陸)因成本等因素,先後退出了申請。 而原本想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瑞士聖莫瑞茲、德國慕尼黑,都因當地選民反對而作罷。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說,「法治國家,就是人民選舉領導人的那些國家,哪個領導人敢這樣做,這些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那些國家不可能花這麽多錢來做這件事情,因爲老百姓要生存。」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北京冬奧會將需要大約4900萬加侖的水、130台風扇驅動的造雪機和300支造雪槍,製造120萬立方米的假雪。 美國Insider網站分析,中共對外公布包括人造雪在內的39億美元冬奧預算中,還有很多成本沒有計算在內,比如限制冬奧會參與者所有活動範圍的閉環系統「泡泡」、造價92億美元的高鐵,以及環境成本等。 另據明尼蘇達州公共廣播電台(Minnesota Public Radio)旗下的財經網站Marketplace在北京冬奧開幕當天引述分析表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經濟損失是政府要求大量工廠減少或停止生產,以在冬奧會期間減少廢氣排放。 美國馬薩諸塞州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經濟學教授安德魯•辛巴勒斯特(Andrew Zimbalist)分析說:「這將有損於就業、居民收入和中國經濟,同時也正在傷害全球經濟,COVID病毒(中共病毒)導致的供應鏈問題將雪上加霜。」 除了供應鏈,國際商家也正受到另一個傷害。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國際社會因中共人權問題持續抵制北京冬奧,轉播冬奧賽事的美國NBC Sports創下了史上最低的奧運會收視率;美國之音報導,贊助北京冬奧的國際品牌正陷入兩難,以至在中國以外的市場沒有做過多宣傳。 此外,北京奧組委1月17日宣布,不向公衆出售比賽門票。辛巴勒斯特估計,門票損失可能大約五億至六億美元,還可能有一億美元的酒店和餐飲支出。 美國之音1月27日引述分析說:「北京冬奧會花費如何,目前尚無準確數據。但可以知道的是,中共當局傾情投入、不計成本,要把這次體育盛會變成一次突破國際孤立的一個政治事件。」 美國智庫之一、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網站表示,人造雪需要修建複雜的供水系統,專家估計可能會增加數十億美元的成本,並證明這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紐約時報》引述分析表示,雖然其它國家也用到人造雪,但北京的不同之處在於水資源緊張,造雪和其它方面的水資源都緊張。 北京附近一個氣象站的數據顯示,當地近幾十年來,每個季節的平均降水量不到6.35厘米。 中共官方稱,除了天然降水之外,造雪所需要用的水由區域內的佛峪口水庫和白河堡水庫聯合提供。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地理系副教授諾亞•莫洛奇副(Noah Molotch)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說:「這裡面涉及到水資源平衡。如果你把水集中到一個地區,就是從另一個地區把水抽走。考慮到其它地區水資源的狀況,這麼做就會對那些地區的水資源造成嚴重影響。」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