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274 views • November 17, 2021

拜習會分歧大 美或改變對台海危機預判|#新唐人新聞

新唐人新聞
新唐人新聞
拜習會落幕,是否有助美中關係走向緩解,持續引發關注。外界評論普遍認為,這次視訊峰會,雙方似乎都認同,兩國間需要有一些護欄和穩定機制,但是如何實現並沒有共識。 儘管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和習近平舉行了良好的會談,而且這次會談將帶來很多後續工作,但是,峰會後,兩國沒有發表聯合聲明,而是單獨發聲明,各說各話。 英國《衛報》引述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郝拓德的話說:「雙方對分歧點非常清楚,不太可能達成協議。」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學者奧斯林撰文表示,拜習會暴露兩大政權間不可調和的分歧,美方希望「兩國競爭有護欄機制,不會演變成衝突」,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奧斯林建議,針對台灣議題、人工智慧、核武、5G等議題,美國應該要拿出嚴肅的計畫,以應對二戰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台灣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分析,這次拜習會將影響美國對台海問題的判斷。 台灣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我覺得台灣問題是美中必須要談,可是幾乎是完全沒交集的一個議題。所以從這邊可以判斷,大概這次峰會之後,美國還是會做最差的狀況,就是如果有一天中共戰略誤判,幹了蠢事,美國要做最壞的打算。」 同時,將影響年底美國即將制定的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總結為四個方向。 郭育仁:「第一個,明確定義中國是具有全面實力挑戰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挑戰者。第二個,美國基本上是重視共享價值跟實力主義,那個實力主義就是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第三個美國一定會用多邊的方式,試圖去抗衡中國全面性的威脅。第四個,是有關臺灣的定位。」 郭育仁預估,拜習會後,中共會加強軍機擾台、灰色地帶的衝突,而美方將更明確定位,台灣是美國在經濟、科技、安全上的關鍵夥伴。 新唐人記者駱亞、林岑心 劉芳採訪報導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