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0 views • December 1, 2022

健康生活情報站 壓力大、情緒差 「腸躁症」都會區盛行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2022年11月29日 腸躁症不僅影響很多人生活品質,也會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在無形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臨床發現,如果病患已確定排除為器質性疾病與其它警訊,在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反覆出現腹痛與不適症狀,合併有排便次數改變與糞便型態改變,有可能罹患腸躁症。 台灣醫藥記者蔣志偉說:「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疾病,器官本身沒有病變,但病友就是覺得不舒服,症狀包括腹痛腹悶腹脹等,通常伴隨排便習慣改變,事實上腸躁症過去是被認為跟基因,環境與壓力的因子相關,目前實際的原因,仍然還不明確,而現代人工作忙碌的生活型態,的確也會讓腸躁症的病人,持續上升,尤其以中年容易緊張的婦女為主。」 台灣大腸直腸肛門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目前這種有可能是內分泌、或者是荷爾蒙、或者是情緒、壓力引起、或者是胃腸道的蠕動的不正常。那它的症狀最主要就是說它是要有腹痛,不管這種腹痛,有可能是絞痛、有可能是悶痛、脹痛,那這種腹痛隨之而來的有可能是、最常見的是拉肚子,那有人可能是以便秘方式表現。」 台灣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炯宏說:「排便的異常可以是便秘,可以偶爾又恢復正常,但是偶爾可能又有水便,甚至是大便比較鬆散不成形,這些排便異常,那臨床醫師可能得根據這一個病人,有沒有具備一些危險因子,去排除包括家族史有沒有這些癌症的病史可能性息肉症,那或者是患者有沒有使用一些軟便藥物,或者是一些特殊藥物,導致排便異常。」 蔣志偉說:「目前全球腸躁症盛行率約占11%人口,台灣腸躁症的盛行率為23%,腸躁症不僅帶來不適的腸道症狀,也增加患者的焦慮感,同時也會降低生活品質。」 陳鴻華表示:「大腸腸躁症的這個診斷,你一定必須要排除其他器質性的原因,比如說腫瘤、癌症、或者是腸道的發炎、或者憩室炎,這些原因都沒有了,你才可以說這是腸躁症。不過,我們再一次強調就是它跟癌症並沒有關係,那治療方式就像我講的,必須症狀治療,有拉肚子你就解決去針對拉肚子、便祕針對便秘的方式解決、腹痛吃一些藥減緩腹痛方式。」 台灣院胃腸內科醫師張景翔說:「對於腸躁症病患的改善,仍然是著重在壓力的調適,以及一些飲食習慣的改變,包括我們要減少一些容易造成敏感的食材,還有一些容易造成發酵性的碳水化合物,我們飲食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包括胡蘿蔔、茄子、菠菜等低敏感物質,並且再輔以一些藥物的治療,通常都能得到不錯的療效,但是目前台灣所引進的藥物,跟國際比起來仍然偏少。」 蔣志偉表示:「研究發現,都會區腸躁症的盛行率比非都會區高,推測腸躁症跟情緒、壓力有關,腸躁症病友除了以藥物治療,也要規律運動培養興趣,讓壓力有個出口。」 台灣張馨豐醫師說:「腸躁症也不會變成大腸癌,只是他們的症狀比較相似,所以擔心自己的症狀是否跟大腸癌有關呢,還是需要到醫院做檢查,檢查確定就是沒有問題之後,才比較確..比較像是腸躁症,那就是可以以藥物控制,然後再來是調整生活作息。」 醫師張景翔說:「對於腸躁症病患的改善,仍然是著重在壓力的調適,以及一些飲食習慣的改變,包括我們要減少一些容易造成敏感的食材,還有一些容易造成發酵性的碳水化合物,我們飲食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包括胡蘿蔔、茄子、菠菜等低敏感物質。」 情緒、壓力引起腸躁症,醫師表示:遠離菸酒,勿暴飲暴食!醫師指出如果是情緒或者是壓力引起腸躁症,必須適度的釋放自己的情緒,應儘量避免暴飲暴食、遠離菸酒,多吃膳食纖維,緩解腸躁症不舒適症狀。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