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23 views • November 18, 2021

【國語-焦點速遞】隨著大數據、AI和未來科技競爭的關係日益被全球各國了解,一場有關未來的戰爭,正在從大數據展開

由馬斯克一手創立的特斯拉,近日在潛力無窮的中國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 近幾年,特斯拉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拓展越來越快,中國已成為了特斯拉的第二大單一市場。香港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說,「特斯拉電動車驚人的數據收集能力,對中共政府而言始終都是一個威脅。」 作爲其人工智能大戰略的重中之重,北京正在壟斷性地掌握一切大數據,但特斯拉在數據蒐集和運用方面的技術是該公司的發展核心,難以輕易放棄。廖仕明表示,未來的大數據之爭很可能會一直伴隨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拓展。 今年6月,中國通過《數據安全法》之後,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在中國正式開始實施。廖仕明認為,中共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真正意圖不是要保護中國人的隱私,而是不許別人去做大數據的收集,只能是由政府壟斷。 他說:「誰控制了大數據,誰就控制了AI,而控制AI等於控制未來。」 10月25日,特斯拉宣布已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在中國收集的數據將留在中國境內。但廖仕明表示,特斯拉沒有把數據存在中國政府掌握的數據端,而是建了一個自己的數據中心。對中共政府而言,這仍然是危險的。中共擔憂這些數據傳到美國去,或是被有意無意地洩漏出去。 那麼,當初,中共為什麼要引進特斯拉呢? 去年1月,中國新浪網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為什麼需要特斯拉》的文章,稱中國電動車產業鏈上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整車製造,難度就在於需要一個產業鏈支撐,而引入特斯拉可以為中國塑造整車產業鏈。 文章坦承,蘋果公司為中國的手機行業整理好了產業鏈,所以在全球排行榜上才能看到中國產的華為、OPPO、VIVO、小米等企業的名字。 顯然,中國引入特斯拉,也是希望在中國大陸建立完整的電動車產業和技術的供應鏈。不過,和北京的蜜月期並未持續很久,特斯拉就陷入了情報疑雲。 去年10月起,陸續有大陸媒體文章指責特斯拉收集數據。今年3月份,中國門戶網站網易發表的自媒體人「鐵血觀世界」的文章說,特斯拉的自動收集信息系統,已被質疑是收集各種信息的「數據怪獸」,特斯拉就是一輛移動的智能情報終端系統,還說「所有國家都需要警惕特斯拉」。 今年3月,《華爾街日報》透露,中共政府對特斯拉汽車進行了安全評估,發現特斯拉車的攝像頭可以時刻記錄影像,並獲取用車時間、方式和地點等數據,以及與汽車同步的手機上聯繫人名單。北京方面擔心一些數據會被發回美國,因此已限制中共軍隊人員以及重點國企的員工使用特斯拉的電動車。另外,特斯拉汽車也被禁止駛入在敏感行業和國家機關工作的人員家屬所住的小區。 面對質疑,特斯拉在5月25日表示,將在中國建立一個數據中心,將中國境內出售汽車收集的所有用戶數據留在中國境內。 如今,中國數據中心已建立完畢,外界都關心特斯拉是否會找一家中國國企合作。但是,特斯拉似乎沒打算將平臺運營權交出去,開始招聘數據平臺方面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準備自己經營。 廖仕明對大紀元表示,對於特斯拉來說,大數據和AI運算是它的核心優勢之一,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等服務都靠大數據來進行運算和管理,如果把這部分放給中共政府,它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沒有了。 在美中在高科技領域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大數據已經被視為一種新的戰略資源。台灣經濟學家張清溪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是一定想要掌握大數據的,它對此很熱衷。 根據華盛頓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在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全世界提出的38項數據本地化政策中,中國佔了29個,是對跨境數據流動限制最多的國家。報告說,中共等專制政府認為,對數據中心的訪問是實施監視和政治控制的重要手段。 廖仕明表示,近年來,美國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公司的限制,主要目標也是在限制其獲取外國數據的能力。隨著大數據、AI和未來科技競爭的關係日益被全球各國了解,一場有關未來的戰爭,正在從大數據展開
Show All
Commen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