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cookies to understand how you use our site an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his includes personalizing content and advertising.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Term of use.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36 views • July 6, 2021

早睡早起1小時 重鬱症風險減23%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2021年7月6日 您每晚都幾點就寢?隔天又何時起床呢? 一份不久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精神病學分冊》(JAMA Psychiatry)的報告指出,早睡早起有助遠離重鬱症的威脅,值得大家參考。 該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伊亞斯.達格拉斯(Iyas Daghlas)醫師所主持,其和麻省理工學院等校的學者合作,針對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等處提供的84萬餘筆基因數據,和部分個案的睡眠偵測資料、睡眠偏好調查結果與就醫紀錄進行整理,目的在探討就寢時間類型是否會影響未來罹患重鬱症的風險。 透過特殊的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發現:個人的晝夜偏好與重鬱症纏身風險有密切關聯。夜晚能早點上床睡覺者,往後得重鬱症的風險似乎會較小。 進一步的統計顯示,每早一小時就寢,得重鬱症的可能性會減少23%。 舉例來說,習慣凌晨一點上床休息者,若改成午夜就去睡,在總睡眠時數不變的情況下,得重鬱症的風險會降低23%。而就寢時間若再提早到11點,上述風險更可降低40%。 ▲從夜貓轉早鳥,漸進調整時間 研究者表示,在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下,許多人被迫在家辦公,孩子也因學校關閉,只能採線上學習。長期居家造成日常作息的界線模糊,晚睡晚起的情形嚴重,生理時鐘紊亂恐不利心理健康。 ◎若想從夜貓子轉型為早鳥,專家提供建議如下: ●找尋動力來源:不管為何,給自己幾個改變的好理由,使能產生激勵作用,願意貫徹執行。 ●漸進調整時間:別期待一次到位,可以先從每個禮拜提早半小時就寢做起,後續再逐步達標。 ●做好睡前儀式:安排能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培養睡覺的心情,例如閱讀、聽音樂、做柔軟操、靜坐等都不錯。 ●觀察改變狀況:練習寫睡眠日記,記錄改變的過程,若有不理想的地方則檢討改進。 ▲睡前2小時,避免大吃、看3C ●減少睡前刺激:睡前1至2小時避免激烈運動、大吃大喝,及接觸電腦等3C產品。 ●邀請夥伴同行:找尋也有意願的親友一起來,互相督促與打氣,共同努力更易成功。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Show All
Comment 0